栏目分类
你的位置:pg电子总平台 > 新闻动态 >
舌边有齿痕不光在脾,也在肝,记住一组穴位,肝好脾也好,湿气马上少
发布日期:2025-10-08 19:38    点击次数:108

图片

图片

前些天在楼下取快递,碰见张阿姨对着垃圾桶叹气 —— 手里攥着刚刮完舌苔的牙刷,上面白乎乎的黏苔挂着甩不掉。“冯老师,你看我这舌头,两边齿痕深得像被牙咬过,吃点饭就胀肚子……” 

我教她艾灸足三里、阴陵泉和水分穴,才 10 天她就来拉我看舌头:“齿痕浅多了!现在吃饭不胀了,大便也不黏马桶了,连买菜爬楼都不发沉了!”

你可别觉得 “齿痕舌” 是小毛病,这其实是 “脾胃没劲儿 + 身体积水” 的信号!

夏天贪凉吃冰、吹空调,脾胃像 “冻住的水泵”,水湿排不出去,堆在肚子里就胀,黏在舌头上就有齿痕,连大便都跟着黏糊糊的。

这三个穴不用记复杂经络,一个给脾胃 “打气”,一个把湿 “抽出去”,一个让湿 “顺畅通”,比吃参苓白术丸还舒服,关键是不用怕忘吃药。

一、轻度湿重(偶尔便黏、肚子胀)

水分穴属于任脉,而任脉为“阴脉之海”,总调一身阴液;

水分穴的穴位深处就是小肠,下连膀胱与大肠,两者是水液代谢的枢纽。

轻度湿重的核心病机是:脾失健运。

脾主运化水湿,若因饮食生冷、久坐少动或环境潮湿导致脾阳不足,水湿停滞中焦,则出现腹胀、大便黏腻(湿性黏滞)。

把底部镂空的全能艾灸罐装上艾柱后,绑在水分穴,也就是肚脐网上1寸的位置。

艾灸的热力,敲好渗透到小肠区域,小肠主“分清泌浊”,可以使体内多余的水液归膀胱、糟粕下大肠。

一患者长期便溏、晨起面部浮肿。每日艾灸水分穴30分钟,两周后大便成形,水肿减轻。这就是体内多余的水液代谢改善,湿浊从小便排出的结果。

「水分穴」:肚脐网上1寸。

图片

二、中度湿重(天天便黏、身子沉)

要是你天天大便黏马桶,冲好几次都冲不干净,肚子摸起来软软的像揣了水,走两步就累,舌头齿痕深、苔厚得挂得住东西,得加点 “温劲儿”,让祛湿更透。

可以使用:水分穴+阴陵泉

水分穴可以疏通排水的通道,但是中度的湿气重,光靠排水已经不行了,得从根源上来解决。

中医认为“诸湿肿满皆属于脾”,脾主运化水湿。

当脾阳不足时,体内的水谷精微无法正常输布,停滞成湿。湿性重浊黏腻,故见大便黏腻、身体困重如裹。

用1.8cm的石磨艾条,怕烫就隔一片薄姜片(姜片切 0.3 厘米厚,扎几个小孔),生姜片贴在穴位上,艾条离皮肤 3 厘米,用手在旁边试温度,觉得暖就行,别烫到。

阴陵泉属于脾经,可以健脾祛湿,灸阴陵泉时,热气往腿里钻;灸水分时,热气往肚子里沉,暖暖的特别舒服。

咱中度湿重的人大多身子偏凉,艾灸能给脾胃和水道 “加把温火”,湿排得彻底,还不容易反复。灸完当天,你会觉得身子不沉了,晚上睡觉都踏实。

「阴陵泉」:食指沿小腿内侧骨内缘向上推,骨向内上弯曲凹陷处即是

图片

三、长期湿重(常年便黏、没精神)

要是你脾虚湿重好几年了,人看着没精神,吃点东西就胀,冬天手脚还凉,上面的两个穴位就差点意思,得慢慢把体质调过来,不然湿总反复。

可以使用:水分穴+阴陵泉+足三里

足三里属于胃经,是胃经合穴(五行属土),《针灸大成》称其“泻下溺如注”,艾灸此穴能健脾胃、助运化、利水湿

阴陵泉偏重于利水祛湿,而足三里有一定的滋补的效果,就是强健脾胃。

尤其是,阴陵泉属脾(阴土),足三里属胃(阳土),两穴配伍形成“脾胃同调”,让脾胃在不知不觉中变强,从而排除湿气。

「足三里」:屈膝90度,膝盖骨外侧凹陷往下3寸。

图片

其实有齿痕舌、大便黏的人,不是治不好,是没找对 “健脾 + 排水 + 通水道” 的法子。

不用熬药,不用花钱,每天花30分钟艾灸这三个穴,配合点小习惯,慢慢就能把身体里的湿清干净。

等你舌头不黏了、肚子不胀了、走路不沉了就会发现:没了湿,吃饭香、睡觉稳,日子都舒服多了 —— 试试吧,今晚就按起来!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  • 上一篇:的确没谈过的【盘口大量挂单问题】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